文 / 二闹
编辑 / 俞家嘉
9 月 25 日,2021 中国数字冰雪运动会重庆站拉开帷幕。
这场赛事元素丰富,不仅包含了川渝文化和冰雪运动,还添加了广受年轻人群喜爱的电竞赛事,项目包括王者荣耀以及育碧打造的冰雪类体育游戏极限巅峰等。
2019 年年底,和平精英上线「极寒模式」,不仅在线上游戏内容中加入了大量冰雪运动元素,在线下也联动了国内四大滑雪场,为广大玩家提供线下体验冰雪运动的场景。
另一边,王者荣耀为了迎合北京冬奥会,也在游戏内推出了「峡谷冰雪季」活动,游戏内上线以滑雪、滑冰、雪橇等冰雪体育项目为主题的互动小游戏,普及冰雪运动知识。这样看来,游戏电竞 + 冰雪运动的氛围已经十分热闹。在这样的景象下,有个问题值得我们思忖:游戏与电竞,究竟能否扛起推广冰雪运动的重担?
为什么冰雪 + 电竞看起来有点「尴尬」?
从过往案例来看,电竞 + 冰雪运动的合作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冰雪运动相关活动中注入电竞赛事,另一种是在游戏产品内对冰雪运动进行宣传。但是从效果来看,当下电竞与冰雪运动的交融还有几分「尴尬」的意味。
根据 Esports Charts 统计,IEM 平昌在海外市场峰值观众为 29532 人,平均观众仅为 11428 人,在冬奥会以及 IEM 的光环下,这些数字显然并不令人满意,为体育赛事带来的引流效果也十分有限。这也是引出笔者担忧的根源。而结合国内这些电竞 + 冰雪的案例,我们也不难发现两个领域牵手所面临的严肃问题。
以《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为例,虽然这些产品用户规模大,流量资源出众,但是由于游戏本身并非以冰雪运动为发展起源,即便它们能够为广大玩家普及冰雪运动知识,但是要想仅通过线上游戏内容让全部玩家直接转化为冰雪运动参与者,还是过于理想化了。
当然,这并不是游戏产品的问题。在《王者荣耀》《和平精英》为推广冰雪运动提供助力时,其实又体现出了国内游戏电竞行业与冰雪运动相结合的另一个问题——国内缺少成熟的冰雪运动赛事 IP 以及标志性的冰雪类体育游戏产品。
由于国内没有类似 NHL 这种成熟的赛事 IP,自然也无法催生出类似 EA 冰球这样的体育游戏产品,这相当于游戏行业与传统冰雪运动在国内市场环境中缺少直接对话与沟通的渠道。
一方面,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国内并没有关于冰雪运动成熟的赛事 IP,使得电竞赛事本身就缺少登上冰雪运动舞台的机会,缺少合作渠道,又何谈引流一说。
另一方面,国内热门电竞项目、电竞赛事 IP 与冰雪运动本身就缺少关联度。即便类似中国数字冰雪运动会这样,在活动中加入《王者荣耀》这样的电竞赛事元素,能够吸引部分玩家参与,但受限于赛事规模以及缺少电竞 IP 资源,这样的赛事对「硬核」电竞观众的吸引力似乎就略显逊色了。此外,如果这些活动瞄准的并非是电竞观众而是游戏玩家资源,如何让这些参赛选手向冰雪运动人群进行转化的问题,也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从上文来看,电竞与冰雪运动结合的根本性问题在于后者的市场化短板,而正是这处短板,让目前双方的结合有些尴尬,也有着明显的价值局限性。
游戏、电竞,该怎样和冰雪运动更好结合?